解决方案
产品中心
应用平台
经典案例
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智慧保护区建设如何实现?甘肃洮河交出“洮河答卷”

来源:青远生态发布日期:2025/10/20 09:00:00

今日

要闻

2025/10/20

星期一

农历 八月廿九


引言



当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智慧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但也面临着数据采集难、系统整合弱、业务协同差等共性问题。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面临着面积广、人员少、管理难度大等现实挑战。


为破解这些难题,洮河保护区积极探索智慧化发展路径,围绕数据采集、传输、管理与应用四个环节,系统推进智慧保护区建设,形成了一套实用、可复制的洮河模式《方案》(文末点击可下载),并荣获国家林草局信息化优选案例,在甘肃省内多次进行经验分享。


洮河案例

取得成效

总结与展望


立体感知的“神经末梢”


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红外相机、手持终端、气象水文站等多元化监测设备,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感知网络。


实现对动植物、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全天候、全方位数据采集。



部分野外监测设备












畅通无阻的“信息血脉”


针对保护区地形复杂、信号弱的难题,采用无线自组网、卫星通信、数据传输专线等多种方式,打通了从野外前端到指挥中心的数据传输通道,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实时、稳定、安全地回传。


聪明高效的“智慧大脑”


平台集成了资源管理、科研监测、防灾保护、科普宣教、日常办公、决策支持等多项业务功能,实现了保护区内各项工作的协同管理与可视化调度。


洮河智慧监管系统平台












创新驱动的“核心算法”


方案的亮点在于深度应用了“AI识别 + 专家鉴定”的双重物种鉴定模式。


基于北极花APP定制开发的“掌上洮河APP”,具备高精度离线识别能力,极大地降低了野外调查的门槛,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是方案得以成功落地应用的关键技术支撑。


掌上洮河APP












洮河案例

取得成效

总结与展望


自智慧化系统全面投入运行以来,洮河保护区的管理效能和生态保护成效实现了质的飞跃:


监测成果丰硕:累计布设红外相机监测点位214个,获取野生动物监测图片26.3万张,精准鉴定生成物种监测数据5.3万条。首次通过红外相机清晰捕捉到雪豹的珍贵影像,证实其已成为稳定栖息地。


巡护监管高效:系统累计记录巡护轨迹2000余条,有效上报并处理各类事件100余起,实现了对巡护人员和生态异常的精准管理与快速响应。


科研调查深入:完成植物固定监测样方80个,采集制作植物腊叶标本3814份,鉴定维管植物875种


✅项目执行顺畅:智慧平台已高效支撑了13项大规模调查监测项目,下发并执行调查任务771次,累计收集数据逾3万条,拍摄照片3万余张。


✅生态安全稳固:森林防火系统可视域覆盖保护区面积1/3,成功预警并处置2起自然火情。有害生物监管系统成功控制各类生物事件305起,挽回经济损失约百万元。


✅管理全面覆盖:系统稳定服务21个业务科室和11个管护站,覆盖用户740人,日均处理数据超过3万条,已成为保护区不可或缺的“数字基底”。


洮河案例

取得成效

总结与展望


站在新起点,洮河保护区将继续推进智能化设备升级、AI识别能力强化、业务知识管理、总体规划智能编制、AI决策助手开发、科普服务体系优化等六大方向。致力于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保护区建设样板,为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现代化治理贡献坚实的洮河经验。


作为这些系统的开发者,我们深感荣幸能以技术之力助力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每一次数据成功回传、每一个物种被准确识别、每一份报告自动生成,背后都是我们对“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理念的坚持。

我们看到,从前依赖人工跋涉、纸笔记录的保护区工作,正在因为数字化而变得高效、科学、透明;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保护地正在用上适合自己的“智慧大脑”。

这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责任。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的开发理念,持续迭代技术、深化服务,为更多保护地提供可用、好用、愿用的智慧系统,与中国生态保护事业同频共振,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中国。

如您也希望为保护地或林业单位构建智慧管理系统,欢迎与我们联系。






北京青远生态
专注于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与保护
北极花官方平台  https://bjh.zhbhd.cn/#/



上一篇

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古树名木普查的“贵州经验”与数字化新篇

下一篇

为古树名木精准“上户口”,贵州探索数字化保护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