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ution
巡护与调查监测工作是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的基础支撑,也是制定管理计划、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但受限于巡护人员不足、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设备落后、管理粗放等因素,自然保护地巡护与调查方式存在执行效率低、成果应用受限的问题,制约了保护地管理能力的提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保护地巡护与调查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必然趋势。
建立集巡护、调查、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于一体的信息化巡护体系,系统解决保护地巡护管理困难、调查监测不足、数据管理缺失的问题,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地的巡护调查效率、资源保护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日常巡护与巡护调查
日常巡护:使用巡护调查手持终端进行日常巡护工作,记录巡护过程中发现的物种、人类活动、自然干扰、病虫害、外来入侵物种以及火灾隐患等信息。同时,手持终端可以记录巡护轨迹,工作留痕,确保巡护工作的规范性。在发现重大事件时,巡护员可以通过移动端及时上报给相关管理层,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巡护调查:巡护人员常年在保护地一线作业,对地形、气候和资源状况有深入了解,在巡护中开展调查有助于保护地本底数据的积累。利用巡护调查终端开展巡护调查工作,终端搭载AI识别,随走随拍,巡护人员即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专业能力要求低;内置按照行业规范设计的专业调查表单,调查流程标准化,降低了野外调查的门槛和难度,提高野外调查效率。将调查监测任务融入巡护工作,有助于巡护人员掌握基本的物种识别、数据记录和调查技能,逐步提升巡护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动保护地管理力量从传统巡护向智能化、专业化转型。
巡护调查管理系统
系统可实现派发任务、管理数据、巡护考核、权限管理、物种AI识别与专家鉴定、物种名录生成与统计分析,以及资源调查监测报告智能生成等功能。主要包含保护区概况、巡护综合管理、调查监测管理、图片鉴定、调查监测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模块。
实现巡护人员任务规范化、轨迹可追踪、事件实时上报,整体提升巡护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巡护人员开展动植物调查,既减少对第三方团队的依赖,节省调查成本,又通过日常积累形成了连续性的数据,为保护地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将调查监测任务融入巡护工作,有助于巡护人员掌握基本的调查技能,逐步提升巡护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巡护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保护地资源保护、监测调查和科学决策水平,助力保护地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