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草局公布了“2025年度林草信息化领域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基于“北极花生物多样性管理系统”研发的陕西长青与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监管系统双双入选“优秀典型案例”,该系统分别稳定运行 3 年和 2 年,显著提升了保护区的科研监测能力与资源保护水平,实现了数据驱动的智慧化管理。
|长青保护区智慧监管系统简介
系统包括“长青e调查”APP与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构建覆盖数据采集、管理、分析与应用的全流程体系,有效解决了保护区长期以来“数据管理难、利用率低、业务支撑弱”的痛点。
图源自: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监管系统
依托该系统,保护区完成了专项调查任务 15 项,记录物种 568 种、采集数据 2.5 万余条、图片 1.6 万余张,发现新物种“长青冷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象鼻兰、陕西省首次记录的金发石杉、峨眉石杉等珍贵野生植物。同时,系统支持多源数据AI识别与专家在线鉴定,具备智能统计分析、自动报告生成等功能,显著提升了保护区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精细化水平。
|洮河保护区智慧监管系统简介
系统围绕保护区业务需求,整合地理信息、生态资源、物联网监测等多源数据,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覆盖保护区核心业务,实现各科室与保护站之间的数据互联共享,显著提升协同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
图源自: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监管系统
系统涵盖 4 大类 20 项功能模块,覆盖资源巡护、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科普宣教等主要业务,实现全方位智慧管理。自使用以来,已成功开展专项调查 5 项,完成固定样地调查 50 个、样线调查 120 条,上报植物标本数据 1000 余份,整理上传红外相机监测数据 10 万余条,拍摄各类照片 15 万余张。同时该系统具备AI物种识别、VR漫游、智能报告生成等先进功能,助力保护区实现“监测—管理—预警—决策”闭环运行,推动保护工作从“人防”向“技防”智慧跃升。
|保护区智慧系统建设经验
洮河与长青保护区智慧监测系统建设从保护区实际需求出发,用技术驱动,围绕数据采集、传输、管理与应用四个环节展开。
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整合红外相机、巡护终端、无人机、环境传感器等多源设备,实现数据高效采集与实时回传;通过“AI自动识别+专家在线鉴定”双机制保障物种识别的准确性与效率,形成规范化的生态本底数据库;深度融合科研、巡护、防灾、宣教等业务模块,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决策与精细管理,推动保护区从传统经验管理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50多家保护区和科研机构用北极花开展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工作
此次获奖的智慧监管系统,均基于北极花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定制打造。北极花以“高效、专业、智能”为核心优势,灵活适配不同保护地的业务场景,满足数据采集、管理、分析与应用等需求,显著提升调查监测效率,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更为各类机构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目前,北极花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全国多个自然保护区、林业单位及科研机构,为各类保护项目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部分代表案例如下: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菌物标本馆菌物多样性信息管理平台(efungi)
北京四座楼保护区智慧监管系统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管理系统
云南省苍山综合科学考察辅助管理系统(云科考)
贵州省古树名木复核调查和管理系统
贵州省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平台
贵州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调查APP(黔植通)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系统升级
陕西摩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管理系统
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管理系统
......
|以技术守护自然,用初心成就未来
作为这些系统的开发者,我们深感荣幸能以技术之力助力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每一次数据成功回传、每一个物种被准确识别、每一份报告自动生成,背后都是我们对“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理念的坚持。
我们看到,从前依赖人工跋涉、纸笔记录的保护区工作,正在因为数字化而变得高效、科学、透明;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保护地正在用上适合自己的“智慧大脑”。
这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责任。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的开发理念,持续迭代技术、深化服务,为更多保护地提供可用、好用、愿用的智慧系统,与中国生态保护事业同频共振,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中国。
如您也希望为保护地或林业单位构建智慧管理系统,欢迎与我们联系。
北京青远生态
专注于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与保护
北极花官方平台 https://bjh.zhbhd.cn/#/